立冬,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個節氣,也是冬季的起始。這幾天氣溫下降,晝夜溫差的進一步加大,讓保暖防寒成了最需要注意的問題。治病不如防病,冬季養生保健尤為重要。立冬,意味着生氣開始閉蓄,萬物進入休養、收藏狀态。今天校醫務室整理了一些養生常識,大家準備起來,“備戰”冬天~
◆飲食養生
飲食應以滋陰潛陽,增加熱能為主,提高人體抵抗力。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無機鹽等食物,防冷禦寒,增強身體免疫力。如:牛羊肉、雞蛋、魚類、核桃、牛奶等,蔬菜水果如梨、蘿蔔、大白菜、柑橘等,切忌食用辛辣、油膩和寒濕類的食物。
◆起居養生
起居應“早睡晚起”,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,保持身體的熱量,規避嚴寒,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;晚起可養人體陰氣,躲避嚴寒。由于室内外溫差大,易消耗人體陽氣,引發疾病。所以,要養成早睡晚起的習慣,注意防寒保暖,減少冷空氣對身體的刺激。此外,穿衣要适度,不要過少過薄或過多過厚。
◆運動養生
俗話說:“夏練三伏,冬練三九。”運動養生可調節人體生理功能,改善微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,改善神經系統功能,提高機體免疫力。可進行打球、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等運動。但運動要适當,不要過度或大汗淋漓,使人體受寒引發感冒等疾病。
◆情志養生
立冬調養主要是“藏”,要保持精神安靜,狀态良好,使體内陽氣得以潛藏。首先要控制自身情緒,避免情緒緊張、易怒、抑郁等;其次要多參加娛樂活動,如唱歌、跳舞、健身操等文體活動。
◆暖腳養生
俗話說:“寒從腳下生。”腳部一旦受寒,可引起體内毛細血管收縮,使人體抵抗力下降,引發疾病。所以,健身先健腳,每晚睡前用熱水(40℃左右)泡腳30分鐘,有助于睡眠,消除疲勞,舒筋活絡,促進血液循環,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。但是,患有心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患者不宜用熱水泡腳,以免誘發原有疾病。
立冬代表着冬季的開始,它是中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,春耕夏耘、秋收冬藏,冬季是享受豐收、休養生息的季節。希望老師、同學們都能做好冬季的日常養生護理,健康、愉快的度過寒冷的冬季!
(圖文:校醫務室)